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网站首页>>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三大误区
    在对我国外汇储备基本功能作用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众多理论误区。这些理论误区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并且处于高风险状况之中的重要原因。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在对我国外汇储备基本功能作用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众多理论误区。这些理论误区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并且处于高风险状况之中的重要原因。

  误区之一:外汇储备等于经济实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认为外汇储备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观点比较流行。实际上这是一种脱离国情的片面观点。
    首先,外汇储备规模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国家的经济实力。属于债权性的外汇储备来源于经常项目收支的盈余部分,这种实力实际上更主要地表现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对资源性初级产品的输出能力。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显示这种实力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至于来源于资本项目收支盈余的这部分外汇储备,其本身就属于债务性,就更不可能来代表我国的经济实力了。

  其次,不能笼统地认为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就表明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例如,国际短期资本赌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大量流入,是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出现外汇储备异常增长的情况,非但不能表明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恰恰相反,可能表明这种状况将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是预示着经济政策出现了问题。( 点金网 www.dianjin.com

  误区之二:神化外汇储备功能目前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以为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用”,而在于“看”。外汇储备的功能被神化,过分夸大了外汇储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事实上,外汇储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对防范金融危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首先,外汇储备只能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出现较长时期的较大国际收支逆差时,尽管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但外汇储备规模无论多大,都是有限度的,如墨西哥1994年年中的外汇储备可以支持6个月左右的进口,但同样难逃金融危机爆发的厄运,转瞬间外汇储备就下降了200多亿美元,不得不紧急求助国际社会。

  其次,高额外汇储备并非是防御金融危机爆发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现代金融危机的典型案例。尽管在危机爆发前这些国家都持有高额外汇储备,但面对巨额的投机资金的冲击仍无能为力。其根本原因是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危机爆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激化和政策失误,因此,即便拥有高额外汇储备也难以防御金融危机的爆发。

  我国之所以能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对资本项目实施严格的管理,由于存在着“防火墙”,使得投机资本难以大规模地流入。

  误区之三:为储备而储备我国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存在着为储备而储备的理论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消极或被动地持有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等于经济实力以及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观念影响下,片面地认为不到最后关头决不可轻易动用外汇储备,造成外汇储备实际上的“备而无用”或“备而不用”。这种观念反映在外汇储备管理上,表现为忽视外汇储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管理、忽视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忽视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使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僵化和呆板、缺乏灵活性。

  其次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增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保护本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显然,外汇储备变动绝非货币政策的目标。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把外汇储备增加作为政策目标的倾向。

  政策调整取向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了高于常规水平的规模,但外汇储备资产本身的安全却令人担忧。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除了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外汇储备、利用好外汇储备。

  第一,在管理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发挥大量的人民币储蓄和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应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结合。我国还可利用外汇储备购买一些战略资源,增加石油等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建立能源储备体系。

  第二,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为防范风险,我国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的状况,适当减持美元,增加欧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由于美元持续下跌,黄金价格稳中有升,但我国黄金储备却长期稳定不变,我国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不仅使储备资产多元化,而且也有利于保值增值。( 点金网 www.dianjin.com
© 点金网 www.dianjin.com 版权所有